伊创科技
联系我们

伊创科技微信公众号

周一至周五:9:00-17:45

地址: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金山大道南华创产业园B2栋

邮箱:info@etraninc.com

客服热线:

400-8077-075

您的位置:首页 > 关于伊创 > 伊创成员 伊创成员

2017年12月,伊创科技(简称:ETI)与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院(简称:ECI)共同达成“产学研项目”战略合作。希望通过产研合作,强强联手,优势互补,将高校的优质人才、学术资源与企业优势、市场需求紧密结合,形成科研合力,实现校企资源的有机结合和优化配置,共同推进企业与高校的技术合作与发展。一方面,让高校的科研技术通过企业平台转化为实际生产力。另一方面,进一步地提升企业的产品竞争能力及社会服务能力。共同围绕环境的产业化、空气质量和环境改善等方面做出更多优秀成果,为环境建设做出更大贡献!

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院(简称研究院)成立于2016年5月,研究院瞄准大气环境与气候变化的交叉领域,按照国际化的团队建设方式,形成一支高层次人才团队,从事前瞻性和原创性学术创新,主要分为四个研究方向:(1)大气污染来源、成因与防治;(2)气候变化与大气污染的作用;(3)大气污染监测、评估与管理;(4)气溶胶与云雾的相互作用;研究院秉承“基础研究”与“决策支持”并重的发展原则,开展产学研合作,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。

研究院现拥有生态学一级博士点,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(工学)硕士点,环境科学、环境工程2个二级硕士点,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点。研究院围绕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开展研究,包括四个研究生培养方向:(1)大气监测与评价;(2)大气化学与物理;(3)环境变迁的健康与生态效应;(4)区域大气环境调控。

我院现有教职工49人,包括正教授11人、副教授5人、特聘研究员2人、讲师6人、博士后6人、实验室及行政管理人员8人、科研助理11人,兼职教授6人。教师队伍中有博士生导师10人,硕士生导师18人,其中包括: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、世界科学院院士1人,“万人计划”领军人才1人,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,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1人,国家环保部专业技术领军人才1人,国家环境监测尖端人才1人,国家“千人计划”青年项目入选者3人,科技部创新人才2人,广东省“千百十工程”省级人才3名。大多数教师具有海外留学或海外工作经历,是一支锐意创新、敢闯敢干、严谨治学、团结合作、朝气蓬勃的学术队伍。

目前研究院共获批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6项,地方服务项目18项,包括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、课题3项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项,青年基金项目3项,广东省珠江人才创新团队1项,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1项,以及广东省与地方环保科技项目多项,获批的科研经费累计超过7000万元。

研究院重视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,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、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化学研究所、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、香港科技大学、清华大学、北京大学、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、广东省气象局、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、韶关南岭国家空气质量背景站等海内外一流高校研究院所、事业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,双方资源共享,紧密合作,共同开展前沿课题研究,联合培养研究生。

研究院拥有良好的科研条件,现有实验室和办公面积约4000平方米,建立了分析、测量和模拟等实验室,移动大气环境监测与模拟平台,高性能计算机集群,以及1个4000平方米的大气化学气候综合观测实验基地(筹建),1个 暨南大学-昆士兰科技大学空气质量科学与管理联合实验室。

优秀师资队伍:

邵敏院长

邵敏,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院院长,教授。2011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,担任十二五国家863计划环境监测主题专家,联合国环境署(UNEP)臭氧损耗环境影响评估科学委员会(EEAP)委员、共同主席,Inter. J.Environmental Anlytical Chemistry编委和3个国内核心期刊的编委,是十一五国家863重大项目“重点城市群大气复合污染控制技术集成与综合示范”的总体专家组成员。主要从事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现场机制与防治技术方面的研究,近5年承担国家863、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近20项,在大气有机物研究方面发表论文150余篇, 2008年获国家环境保护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(排名第2), 201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(排名第4) 和国家环境保护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(排名第4)。

王伯光常务副院长

王伯光,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院常务副院长,博士,教授,污染生态学专业博士导师。环境科学专业和环境工程专业的硕士导师,光化学污染机理与控制团队的学科带头人。兼任美国地球物理协会(AGU)成员、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、中国环境科学挥发性有机物分会的常务理事、广东省可持续发展协会常务理事、广东省第四届青年科协理事会员、广州市人民政府固体废弃物管理与处理咨询委员、肇庆市人民政府大气污染防治委员会委员、河源市人民政府大气污染防治委员会委员等学术职务。

郑君瑜副院长

郑君瑜,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院副院长,博士。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。在国际权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5篇,代表性论文单篇SCI被引139次(截止到2016年),出版我国首部区域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学术专著,获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、2014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四项,具有丰富的区域高分辨率大气排放源清单、区域空气质量模型不确定性定量以及臭氧污染前体物VOCs的排放来源研究经验。

王雪梅副院长

王雪梅,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院副院长,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2014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。目前当任IGBP核心科学计划“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过程综合研究”(iLEAPs)的科学指导委员会(SSC)委员、国际大气化学与全球污染(iCACGP)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、美国气象学会城市环境委员会理事、Atmospheric Environment期刊编委、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Atmospheric Science副编委、GEIA(Global Emissions InitiAtive)全球源排放研究中国工作组成员、中国颗粒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等。主要从事大气边界层与大气化学数值模拟、城镇化对区域气候和空气质量的影响、空气质量模式WRF-CHEM的参数化发展和改进等方面的研究工作,近5年主持与参与国家863、973计划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科技部公益性行业专项、国际合作等项目近14项。共发表学术论文101篇(其中SCI论文约62篇),有4篇论文入选地球科学领域ESI高被引用论文;获软件著作权2项;研究成果分别获得2012年与2016年广东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一等奖,并且直接应用于第16届广州2010亚运会、第26届深圳2011年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空气质量保障方案的制定。



服务热线

400-8077-075

微信服务号